當年甄子丹版的葉問系列很火才有今天的葉問3
葉問3的反派是泰森,攝影機抓不住他的拳頭
相隔近6年,《葉問3》終于姍姍來遲。
當年甄子丹版的葉問系列很火,出了兩部,《葉問》(電視劇版電影版)和《葉問2》。2010年《葉問2》上映之后,市面上又出了三部“葉問題材”的電影。
“葉問”儼然已經被電影玩壞。
所以,沉寂了一段時間。六年后,甄子丹的[葉問3]來了。
以前的葉問,一個很爽的看點是:打洋鬼子。不過,前兩部的洋鬼子都名不見經傳。
但是這部很不一般,片方花了大價錢請來了泰森。
正反兩方實力越接近,電影才越有看頭。
不僅是在戲內,戲外也是。
作為打星,甄子丹的拳頭已經夠快,是上乘。但是實戰派的泰森更快。他高速和強悍的拳頭曾讓他的人生變得飛快。
雖然他已年近五十,但[葉問3]在拍攝的時候,攝影師還為抓不住泰森的拳頭而煩惱。
據說,李小龍一秒能打9拳6腳。泰森是重量級的,實戰中,一秒能出拳五次。如果非實戰,不需要力量的話,還要更快。
當然,李小龍的拳頭攝影機更是抓不住的。
除了拳腳的實力比拼外,甄子丹和泰森拼的還有演技。
眾所周知的是,泰森是一個拳王。但他其實更是一個演技派。他在“宿醉系列”中演過他自己。
關于這段經歷,他的回憶是:
我從來沒有主動想過要拍電影,有一天,有個導演朋友找到我,對我說:“站在這里,然后跟這個人對話,做你自己”。
泰森說:“我照做了,后來才發現是在拍電影”。
最后的結果是,宿醉系列中的這兩個角色大受好評。
但這不是他演技生涯最重要的,他在百老匯舞臺演過獨角戲,還是自己演自己,一個人撐了80分鐘。
本來,泰森在[葉問3]中演的是一個房地產商兼街頭拳擊手,想買一個學校的地皮,但是學校不賣他,所以想盡辦法逼迫學校,戲份并沒有太多。
但是據說是看泰森演得太好了,導演就改了很多戲。
就連結局,也不再像之前的兩部那么簡單、粗暴和爽快。
當然,過程仍舊是很重要的。對于甄子丹版的葉問來講,民族大義必須要有,拳擊和詠春也要一決高下。
泰森對付對手,通常用他那套連續快速的組合拳——前手擺拳和后手勾拳,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擊倒對手。他用這一招在短短的幾年間,就在拳壇上形成的巨大威懾力,使得比賽還未開始,很多對手的心理防線就已經垮掉了。
當然,他在紀錄片中還說過自己的“技巧”,在他上場面對對手的眼睛時,便已知輸贏。
不過,年近五十的泰森,已非昨日那般嗜血。他經歷過一個漫長的思考過程。比如他會遇到這樣的問題:
但其實,他現在走向了這個階段。所謂的五十知天命。
所以關于這場詠春和拳擊的對決,泰森的說法是“所有的打斗都是相似的,都是要贏”。但是他又說,以他對詠春的了解,詠春可能更過注重精神上的東西。大概像是下圖這樣的吧。